分享至

文化与旅游学院“礼仪小达人”系列活动圆满收官

发布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5-07-01 浏览次数:26

6月22日,随着最后一枚“礼仪小达人”徽章在孩子们胸前熠熠闪光,文化与旅游学院历时三个月的“礼仪小达人”文明实践项目圆满收官。从“汉服作揖”到“网络文明”,八期活动以“礼”为主线,循序渐进地开展了礼仪初体验、家庭礼仪、校园礼仪、社会礼仪、餐桌礼仪、节日礼仪、跨文化礼仪、网络礼仪等主题实践。这场以“小礼仪”涵养“大文明”的育人实践,犹如一条蜿蜒的文化溪流,将礼仪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于湾社区的沃土,绽放出新时代文明之花。

礼仪初体验:从作揖礼开启文明之旅

3月22日,于湾社区活动室传来阵阵欢声笑语。首期“礼仪小达人”以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古代作揖礼”教学拉开序幕。大学生志愿者身着汉服,手把手教孩子们行拱手礼,稚嫩的小手有模有样地叠放在胸前。“原来古人见面是这样打招呼的!”7岁的乐乐兴奋地模仿着。随后的“礼仪小精灵”情景剧中,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,亲身体验了礼貌用语带来的神奇变化。

家庭礼仪:一株“礼仪树”种下孝亲种子

4月12日,活动室变身“家风课堂”。《弟子规》的诵读声刚落,志愿者就搬来了精心制作的“家庭礼仪树”模板。“每天帮妈妈倒垃圾”“给爸爸捶背十分钟”……孩子们将写满承诺的“礼仪叶”贴满树冠。8岁的朵朵指着自己贴的叶子说:“这片是‘每天说晚安’,我要让它长得最大!”  

校园礼仪:朱砂点痣重现传统开学礼

4月19日,一场穿越古今的“开学典礼”正在上演。孩子们整理衣冠、拜谒师长,志愿者用毛笔蘸取朱砂,在每人眉心轻点。“老师,这个红点点是智慧开关吗?”天真的提问引得满堂欢笑。现代礼仪教学环节,大家争相演示“举手发言”“双手递物”等规范,文明的火种在互动中传递。  

社会礼仪:“迷你社区”里的文明考场

5月10日,活动创设迷你社会情境游戏。在“公交车”区域,孩子们练习让座礼仪;在“公园长椅”旁,大家模拟拾金不昧的情景。最热闹的是“找茬游戏”,小朋友们火眼金睛地指出视频中“插队”“大声喧哗”等不文明行为。“礼仪帽”制作环节,一顶顶绘有文明标语的手工帽成为移动的文明标语牌。  

餐桌礼仪:小小餐盘画里的饮食之道

5月17日,铺着蓝印花布的餐桌上摆满黏土食材。“筷子不能插在饭上,像小墓碑不吉利。”志愿者演示的饮食禁忌让孩子们瞪大眼睛。在“文明餐盘”创作中,10岁的阳阳用黏土捏出“公筷公勺”,郑重其事地说:“回家要监督爸爸用这个夹菜。” 

节日礼仪:艾草香锤敲响端午情

5月24日,艾草清香弥漫整个教室。孩子们一边聆听屈原的故事,一边将晒干的艾叶捆扎成锤。“轻点捶,这是给奶奶的礼物。”6岁的糖糖小心翼翼地为香锤系上红绳。在趣味游戏环节,“五毒”被孩子们竞相“消灭”,传统节俗焕发新生机。  

跨文化礼仪:剪纸剪出世界文明

6月15日,活动室变身“小小地球村”。泰国合十礼、日本鞠躬礼的演示引发阵阵笑声。非遗剪纸环节尤为精彩,孩子们将“握手”“爱心”等国际通用礼仪符号剪成窗花。志愿者小陈举着作品讲解:“这张剪纸有中西结合的纹样,就像文明交流要互相尊重。”  

网络礼仪:亲子共绘百米文明卷

6月24日,活动聚焦网络行为规范,以网络安全实训、百米长卷绘文明等创新形式,为儿童植入“虚拟世界亦需真实礼仪”的理念,筑牢网络时代的文明基石。

从春分到夏至,八期活动如同八颗明珠,用“体验式教育”的丝线串联成文明之链。21对亲子家庭、百余小时志愿服务、八期特色活动,构筑起高校与社区共育的立交桥。大学生们将专业所学化为童趣盎然的教案,社区儿童在“迷你社会”里体验礼仪的魔法力量。这种“大手拉小手”的接力,既让高校文化资源下沉基层,又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动能,更见证了传统文化在双向奔赴中的创造性转化。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“礼仪+”品牌建设,让礼仪教育从“活动盆景”发展为“文明风景”。(文/安君  图/邵梦杰 胡子童 



初审:黄明    预审:徐李莉    审核:刘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