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助力乡村振兴,安徽职业技术大学“艺起兴农,泾致未来”团队于6月30日开启为期五天的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清晨,在学校风华广场举行了简短而有气势的出征仪式,在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,泾县,我们来了!”的号角声中,团队成员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前往泾县的旅程。本次活动以“艺术赋能乡村振兴”为目标,旨在通过调研挖掘泾县红色资源、非遗文化、地方特产等,以设计创意助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。
一、读书分享淬初心,职教赋能担使命
在行驶途中,团队开展了读书分享会。周经波老师分享了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》的篇章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,办好中国的教育,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,扎根中国,融通中外,立足时代,面向未来,发展具有中国特色,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。在少妇扒开腿让我爽了一夜升级为安徽职业技术大学的历史性时刻,“升本不忘本,升格更有格”,我们要利用好这次机会,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,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。
梁宇老师分享了柳友荣、李方泽编写的《劳动教育》。作为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学生,只有心中有梦想,才有努力拼搏的动力和激情;只有心中有梦想,才敢于进行各种创造性劳动。本次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起劳动育人与乡村发展的桥梁,我们将与当地供销社开展农产品包装设计、文化衍生品设计等实践活动,既在躬身劳动中培育专创融合的职业素养,也以技术专长为乡村发展凝聚青春力量,实现技能报国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。
二、政企联动明方向,产教融合育匠心
6月30号下午,开展了“安徽职业技术大学·泾县实践活动对接会”。团县委书记陈慧深入解读泾县“六个一”文化内核,指出其是泾县文化历史的高度凝练,涵盖一面红色精神传承旗、一首千古流传山水诗、一条皖南川藏通路线、一张匠心独运精宣纸、一杯香韵悠长敬亭茶、一幅诗意天成山水画,这些元素构成泾县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精神标识。供销社负责人江志伟介绍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,资源优势以及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。特别强调了在乡村振兴,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。期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,借助高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,协助解决当地农产品市场发展问题,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随后,双方就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,借助学校艺术设计的专业力量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商业附加值。挖掘当地文化元素,转化富有泾县标识的文化符号。专注泾县茶叶、黄精茶的系列礼盒包装,结合宣纸文化,打造团扇、折扇等具有皖南风光的文创产品。此次交流让团队成员对泾县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,为后续调研活动奠定基础。
三、百年足迹赤旗扬,万里征程砺剑芒
青山不语埋忠骨,翠柏凝霜寄英魂。当安徽职业技术大学“三下乡”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入皖南事变革命烈士陵园,漫山苍翠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。蜿蜒的“神道” 如时光隧道,将众人引入那段烽火岁月 —— 石阶上沉淀着英烈的足迹,青松间回荡着未竟的誓言。走进纪陈列馆,泛黄的家书、锈迹斑斑的军号、浸染硝烟的旗帜,正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惊心动魄的过往。烈士们抛头颅、洒热血的身影,在光影中徐徐浮现,他们甘愿以生命为炬,照亮民族前行的暗夜。这份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,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眶发烫,灵魂震颤。
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,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,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服务中,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文/周经波 张雨浩 杨星月 图/梁宇 唐萱萱 万家旭)
初审:喻言 预审:李仿民 审核:刘红